坐堂律师
事务所简介 >>

    

    江苏天晖律师事务所是经江苏省司法厅于2002年2月批准设立的一家综合性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本所汇集众多缜思求是、勤业敬业、开拓进取的法律人才,全部具有诸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百分百获有法学博士、硕士或学士专业学位,皆属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复合型律师。其中,多名律师还在各大高校从事公司法、金融法、行政法及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所内设立的博士生导师工作站更是全国首家。

    事务所了解并尊重客户的需求,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化追求,业务领域涉及金融、公司与证券、IT与知识产权、工程建设与房地产、海事海商及经济刑法等专业学科。本所在民商类案件的调解、仲裁和诉讼上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在投资策划、项目并购等非诉讼实务方面亦有独到见解和成功经验。

    经过二十年来按照行业条线、地域范围的稳健发展之路,本所是中国石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电网、紫金农商行等中央和江苏地方知名企业的法律服务供应商,常年为企业提供全国范围内的债权追索、品牌保护、资信调查、投资评估等专项法律服务;此外,本所还为武警江苏消防总队、南京消防支队、南京市质检系统以及包括南京市雨花台区区委、区政府在内的十余个党政、国家机关提供着常年法律顾问服务。2020年1月,本所获得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授予的《2006-2019年度金牌法律服务供应商》荣誉称号。

    事务所成立以来,数年度荣获江苏“省直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近年来,荣获“2014至2016年度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2017年荣获南京市“律师行业规范化与诚信建设示范律师事务所”称号,荣获“2019年度优秀成长型律师事务所”称号,2021年荣获南京市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3年荣获南京市律师行业“2020-2022年度先进单位<规范管理示范律师事务所>”称号。

    本所坐拥江苏省南京市软件大道核心区、南京南站核心区,交通便捷,更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广泛的社会协作关系和通畅便捷的政策法律信息渠道。“企所联合、政所合作”的办所宗旨,“缜思求是、仁哲以成”的执业理念,以及严格的内控办案规程和惩戒制度,足以确保天晖律师一直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是最专业的律师团队;我们自豪,因为我们能为您排忧解难。

 

案例集锦

上海“两梅案”:前检察官质疑核查过程.

“核查人员没有找过这些重要当事人或证人中的任何一位,这样的核查恐怕不够全面。”

同样在2014年1月29日,上海宣布“两梅案”的核查暂告一段落。

当天傍晚17时18分,上海法院网公布“上海‘两梅案’核查结果”,内容仅33个汉字:“经对‘梅吉祥、梅吉杨案’(‘两梅案’)全面认真核查,未发现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

由于消息发布于除夕前一天临近下班之时,且仅在网上公布,连追查此案8年之久的退休检察官刘炳华都直到大年初一(1月31日)才看到消息。

1995年,上海市民梅吉祥被指与兄弟梅吉扬合谋杀害妻子顾敏黎,致其重伤,兄弟俩双双入狱。从已故知名律师郑传本,到上海市司法局前副局长、律协会长王文正,再到检察官刘炳华,先后介入调查,发现大量疑点,却始终未能翻案。体弱多病的梅吉祥至今仍在狱中服刑。

对这33个汉字,刘炳华有诸多疑问。梅家人1月17日最后一次去探监时,他特意让梅吉祥的女儿梅华(化名)代为询问:有关部门的同志是否来调查过?得到的答案是否定。

从狱中的梅吉祥,到已出狱的梅吉扬,从案发当天的重要证人、当时9岁的梅华,到案发后曾与顾敏黎有过重要交谈的梅家三姐,从梅氏兄弟的父母,到最早参与代理的律师陈春孚,再到熟谙案情的政法老领导王文正,都没有接到过核查人员的任何询问。就连奋力奔走的刘炳华,也只在去年南方周末率先报道此案后得到过院方非调查性质的接触。

“除了我主动每个月跑一遍高院、市检察院和一中院,核查人员没有找过这些重要当事人或证人中的任何一位,这样的核查恐怕不够全面。”刘炳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同样无法令他信服的还有核查人员对待证据的态度。刘炳华多次强调,原判除了顾敏黎迟到的指证外,既无作案时间,也未获证人证言和现场勘查笔录的支持,是个“三无产品”;他十分希望核查人员能对当时现场的血迹、指纹、毛发进行复核,其结果将对案情给出明确指引。然而,眼下的核查结果中,他看不出核查人员曾认真复核了这些关键证据。

刘炳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2014年的上海市“两会”上,有多位代表提到了“两梅案”,一位热心的律师把梅氏父母送来的材料亲手转交给了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崔当时表示,会重视、抓紧。”刘炳华因而一度对案件纠错抱以乐观态度,“但公布的核查结果对我和王文正以及媒体的关键质疑都没给出回音,模棱两可,很难令人信服”。

刘炳华还发现,核查人员可能连两梅的档案都没过目过——南方周末记者在最初的报道中将弟弟梅吉扬的“扬”字误作为“杨”,同样的错误竟然出现在了核查结果中。

南方周末记者试图就刘炳华的这些质疑与上海市高院法宣处联系,未能获得回复。

南方周末2013年4月4日《退休检察官7 年追“真凶” “铁案”疑藏“沪版佘祥林”》 (本报资料图/图)

南方周末2013年4月11日《上海核查“两梅案”焦点:“真凶”》 (本报资料图/图)

大年初一当日下午刘炳华就赶到了梅家。他说,听到最新消息后,两位老人有点儿愣住了。春节七天里,刘炳华放心不下,三次赶去,后来二老才告诉他,消息带来的打击太大,当天晚上几乎无法入眠。

刘炳华一边安慰他们,核查结果的措辞尚有弹性,案子纠错还有空间;一边开始了新一番的努力。倔强的性格令他很难相信,满眼的证据就在眼前,有良心的政法机关工作人员能视若无睹。

另一个事实也支撑着他。南方周末报道本案后,有中央级媒体也到上海对案件进行了长时间调查,并等待合适时机发布。根据已有的证据,刘炳华一直怀疑顾敏黎的母亲与疑似“真凶”舒某合谋,迫使顾做了虚假的指控。上述中央级媒体也依据这一线索进行核实,不仅获得了重要证言,受访时声称要控告刘炳华的顾家人至今也没任何行动。

“我欢迎他们随时来与我对质,我知道他们没底气。”刘炳华说。

眼见上海“两会”上的努力未奏效后,刘炳华也将视线放到了更高的层面上。春节期间,他与一位全国“两会”的与会者多次沟通,后者认真了解了案情,认为案件由上海方面自我纠错的难度颇大,承诺将把案件带到北京,令更高层的领导关注这起案件。

这位与会者还给梅华发去邮件,安慰她:很快就将是“否极泰来”的时刻。

刘炳华或许更信仰不懈的努力。他正在准备一份证据清单,从已有的多达百万字的证据中抽取最核心的部分,再次提供给高院,“之前其实全套证据和所有相关人员通讯录我都主动提供给他们了,但他们功课做得太差劲,既然这样,我把最重要的东西梳理出来,再给他们。”

他提醒说,今年是“两梅案”发生后的第19个年头,再过1年,对可能的“真凶”的追究时效就将过去。

来源于:南方周末          记者 叶飙